出租车与专车之争何时了?
针对网曝“南昌部分出租车司机歇业并掀翻一辆专车”一事,1月11日,江西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警方已对该事件介入调查,当天上午相关领导也前往现场对事件进行处理,目前具体情况暂不清楚。(1月11日 凤凰网)
出租车司机与专车司机暴发冲突,甚至出租车集体“围猎”专车事件已发生多起,可以说凡在专车占有一定市场的城市,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的纷争。在国家未否认“专车”的合法性的大背景下,出租车司机采用“私刑”的方式,想把市场从“专车”手里抢回来,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这个难不只是法律意义上的侵权,其实还一部分制度的原因。面对市场的繁荣和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车需求,已经走进市场的“专车”没那么容易就被打败,即使是商业模式竞争都很难再撼动其分上一块蛋糕的事实,更罔论用暴力手段了。
其实,出租车和专车争的并不只是市场,而是入市的基点不同。取得出租车牌照花费不少,还要每月上交“份钱”,这些都让出租车天然失去了同“裸体”入市的专车抗衡的优势。
我们也看到出租车司机的诉求集中在降租金、免保险、打击非法运营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一下还是要求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面对基于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专车,管理部门没有打压是对的,但是其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也应充分考虑,从而对管理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不是专车便宜就一定好,近来单独乘坐专车遇险的消息也不 少,这些即需要乘客的理性对待,也需要司机的正面宣传和防范。如何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是不同群体竞争时需要考虑的真问题。
当然了,制度层面也不能缺失。传统出租车的运输垄断地位不保,也就意味着管理部门要放弃固有利益,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如果管理部门一味把持着权力和利益不放,也就无怪“出租车司机”采取过激行为、滥用私刑去维权了。
犯法的事谁都不愿意做,但这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生存不受威胁。社会的进步,不只是让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传统产业也应有其生存的空间。
是时候来结束这场纷争了,莫待出现更大的恶果才想到反思,才出应急对策。虽说“亡羊补牢”还不晚,但及时补牢不失“羊”不是更好吗?(刘天竺)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