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厚植工匠精神雕琢高铁时代品质

2017-03-11 23:09  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厚植工匠精神雕琢高铁时代品质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总理说,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3月10日长城网)
 
  从2016年到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工匠精神。2016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7年:“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难发现,2017年的“工匠精神”是2016年提出的延伸和深化。“工匠精神”成为当下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如何更好的将“工匠精神”真正的植入骨髓,然后付诸实践是一件值得探讨和意义重大的事。
 
  古人云,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在中国古代,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工匠。木器的鼻祖鲁班,解牛的庖丁,还有那些隐姓埋名亦或默默无闻的各行各业的工匠典范,创造了独特的精彩绝伦的物质财富。处在传统社会下的人们心中,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手艺可以保证自己立存社会衣食无忧。
 
  实际上,“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应具备工匠精神且从事高科技有着显赫地位或知名度的高级工程师们,还有那些源于千千万万的平凡普通人,从点滴的平凡小事中映射出的工匠精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如今,中国的“高铁品牌”效应已经打响和享誉全世界。中国高铁的安全可靠、温馨舒适、快速准时、绿色环保等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中国高铁如此的安全可靠正源于千千万万的铁路人践行“工匠精神”,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工作态度的使然。道岔的表示密贴要调整控制在±0.5mm的误差范围内,蜿蜒曲折的千里铁道线的轨距标准误差控制在±1mm,接触网线的高度标准误差在±30mm……如此精准的细活却被一群普通的老少爷们干得相当的严谨和完美,是来自于一代又一代铁路人心中厚植的工匠精神的文化素质的积累且默默的传承下来的务实具现。
 
  其实,工匠精神的精髓就是“精”和“专”。“精”指的是精益求精,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有所进步,有所突破。一代代高铁动车组机头、机型的华丽转变,一列列高铁动车组安全可靠地驰骋在酷热炙烤的南疆,林海雪原的北国,大漠风沙的西部,沿海潮湿的东方以及“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问世……不正是体现着高铁工作设计者们“精”的精彩具现嘛;而“专”指的是专心致志,即是一门心思,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不浮于表面,更不见异思迁的立足于本职工作。千千万万的铁路人坚守在荒无人烟的偏僻小站,年复一年,迎送一列列过往的列车,呵护着一组组“老朋友”似的设备,没有牢骚,也没有抱怨,默默的为列车的安全准点保驾护航着……不正是铁路人“专”的务实具现嘛。
 
  毋庸置疑,唯有做到了“精”和“专”,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工匠精神,而铁路行业仅仅是全国各行各业匠人精神的缩影。试问,社会上那些具有了工匠精神的人,他们最终不都是会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顶梁柱,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创造出无限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沈经伟)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