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召开的岳池县委第十一届十五次全会上,岳池提出:在一年之内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50%以上,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超过8%。
然而,2013年底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全县827个行政村,仅有259个村有集体经济,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村平每年仅0.2万元。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消灭“空壳村”的目标?
一村一策!岳池县委组织部负责人给出答案。“2014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农村经合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党组织”三位一体“的农村基层组织,县乡村联动形成合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岳池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话锋一转,“但是,要实现全会既定目标,还得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发展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岳池到底是如何做的?近日,走进多个乡镇,探明究竟。
入股分红富民兴村共发展
1月是丹参成熟的季节。1月25日,在镇裕镇龙家浩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在业主的带领下,村民们忙着收获丹参。
“这里是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上面种的脐橙,那边是生态养羊基地,我们成立了三个专业合作社。”镇裕镇龙家浩村支部书记何余林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靠着引进业主、入股分红,我们村已经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龙家浩村山多田少、坡陡沟深。曾经,随着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了大片的撂荒地,让何余林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样下去可不行!”在何余林的带领下,村支部一班人四处打听,寻找业主。终于,2013年,村里从南充、合川引来几个业主,共同经营蚕桑,种植丹参、黄荆、吉梗等中草药,生态养羊等经济实体,把村上部分闲置土地约1200亩租赁出来。“每亩提取20元的管理、协调等费用作为资金入股,把分得的红利作为村级集体收入。每年村上的集体收入能达到4至5万元。”何余林说,“前不久,我们把这里的土质拿到北京化验,证明适合种植虫草,业主已经来联系好了,以后村上的集体经济收入会像滚雪球一般逐步壮大。”
自从有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村里有了收入,终于抹掉了财务赤字,开始有了资金积累。有了钱,村里的老会计杨茂岳不再愁眉苦脸。“以前没有集体经济,村里搞一点公益事业总是拖钱借款,集体负债逐年递增。现在好了,可以为村民多办点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