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邻水县紧紧围绕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县”,建设“文化强县”目标,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世代传承的文化财富成为邻水乘风破浪、张帆远航的强大动力。
服务体系建立完善
“邻州广场、邻水县体育场建得真不错,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去休闲健身。”12月8日,家住县城广电局家属院的谭小琼和林征庶夫妇表示。县体育场和邻州广场是邻水县“十二五”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自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己成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重要场所。
“十二五”期间,为满足全县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邻水县坚持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快速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邻水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5个,农家﹙社区﹚书屋522个,县城可容纳千人以上的文化广场8个,乡镇、村文体小广场160个,村级广播室475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10个,固定数字电影放映点13个;“有线+无线+直播卫星”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两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和“国家一级文化馆”创建顺利通过,县有“馆、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乡有“站、场”﹙综合文化站、文体小广场﹚,村有“室、所”﹙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场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
惠民活动多姿多彩
每天傍晚,无论在城区,还是在农村,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广场上,跳健身舞,打太极拳……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消除疲劳。如今的邻水城乡,文化新风拂面而来,处处是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气象。
该县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将“送”“种”文化紧密结合,以县文化馆和乡镇、社区为依托,建立社会文化辅导员基地10个,引导群众成立秧歌队、腰鼓队、票友协会、书画美术摄影协会、业余文艺表演团体等群众性文化组织105个,对200多名民间艺人进行了“点对点”帮扶,培训乡镇文化干事、农村文艺能人1000人次。大力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计划,每年送戏下乡100场,送公益电影到村5700场,送图书到书屋6万余册。5年来,持续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其中“书韵邻州”全民读书节举办3届,“渝邻情韵”赴渝大型文艺演出3次,青年电视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分别连续举办两届;“唱响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邻水广场音乐会”,“感恩小平作贡献·服务群众到身边”、“法润邻州·你我同行”法纪“双七进”文化下乡巡演影响广泛;“你办喜事我送电影”、“你选书我买单”文化惠民活动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