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控制“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等“两非”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岳池县采取“教育、监管、查处”三措施,严把“预防、质控、惩戒”三关口,筑牢了“两非”行为预防体系。
(1)加强诚信教育,前移预防关口。一是警钟长鸣。通过分层教育培训,敲响依法治理“两非”违法行为的警钟,在全县形成打击“两非”的高压态势。将诚信守法纳入医德医风建设之中,融进医务人员恪守医德、廉洁自律、不谋私利的自觉行动,杜渐防萌、无相僭越,做到内诚于心、外信于人。二是明确职责。全县所有医疗机构从事B超诊断技术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务人员人手一册知识读本,明确在“两非”治理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落实责任。与60家医疗机构与主管部门签订《依法执业责任书》,135名从业人员与执业单位签订《“两非”责任 书》。
(2)加强日常监管,筑牢质控关口。一是建立信息平台。整合资源,建立“两非”信息采集平台,畅通信息收集渠道,全面排查“两非”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登记。机关信息数据库与各医疗机构B超机实现联机互动,信息共享,能够时时监测管理,及时掌握孕14周以上孕妇在医疗机构进行B超检查和孕中期人工终止妊娠动态。三是规范执业行为。通过对关键环节的管控,完善监督机制,提高风险防范级别,堵塞性别选择漏洞,让“两非”行为无处遁形。在各医疗机构实行中心手术室管理制度。产科门诊只配备简单的检查器械,不配备手术包。孕14周以上需终止妊娠的,需向中心手术室提出手术申请,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按规定流程安排手术。术后,施术单位须安排专人上报相关信息。
(3)加强责任追究,严格惩戒关口。强化内部治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卫生计生机构“两非”治理工作的通知》,利剑高悬,重拳“砸饭碗”,依法追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涉及“两非”行为的医务人员,暂停执业6-12月,不良行为记入医德医风档案,医师定期考核不称职。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资格。涉及“两非”行为的科室给予暂停执业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给予约谈、告诫、降职、免职、撤职、降低绩效工资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