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场正在发生的蜕变——一个落后山乡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2016-04-05 08:39 广安日报 A+ A-

  犀牛谷农耕文化产业园的目标也同样宏大。“这里的稻田没有化肥、田间没有路、以杂草为肥、稻谷是彩色的……”薛忠华说,犀牛谷农耕文化旅游区将打造一个“银丰稼园”项目,在搞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生物工程,研发出高科技、高产量的农作物。

  今年66岁的薛忠华从事农业生物工程研发已有50个年头,早年曾赴加拿大求学,在日本庆应大学担任过3年客座教授。他以我们本地常见的芋头为例,道出了农业生物工程的重要性。“芋头不择土壤,不占农时,随时可以挖掘,且不用连年播种,是一种常见的懒人作物。”薛忠华通过试验,研发出芋头高产技术,“亩产 可达1万斤。”

  在犀牛谷农耕文化产业园,凡是所栽植的作物,都将成为薛忠华的生物工程试验品,将“银丰稼园”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现代农业样板园,是薛忠华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对园区的管理上,薛忠华同样进行了探索。届时,园区将实现“人事组织化、劳动工厂化、薪酬数字化”管理,破解“三农”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龙头带动村民奔小康

  土地流转了,利润是业主的,村民如何从中获益?

  七彩天骄牡丹园目前流转的2000亩地,涉及联合村5、6、7、11四个村民小组,在进行土地整理后,牡丹园为村民集中预留了一些田地,用于村民种植粮食和蔬菜,确保村民的基本口粮。在收益方面,村民在获得流转费用的基础上,还能就近在基地务工。“本组村民在本组务工,不在他人地界挣钱。”李虹说,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确保村民工作稳定,还能消除村民和业主之间的矛盾。

  “这些只是最基本的收入。”李虹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国家鼓励木本油料林立体种植和综合开发,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要发展牡丹深加工产品,1万亩牡丹远远不够,需要数十万亩的规模,才能进行批量生产。”李虹表示,他希望带动村民大规模种植。

  尽管要下半年才开门纳客,但犀牛谷农耕文化产业园早已做好准备。前不久,园区发出就业通知后,已有几名村民前往成都接受培训。学成后,他们将在家门口从事园林艺术、规划设计等工作,日薪高达180元。

  两个内容不一的项目,对带领村民致富,却有着相同的目标。“就业人数有限,不可能惠及所有人。让农民掌握一门技术,自己发展产业,才是彻底摆脱贫困最重要的一环。”薛忠华说,凡是愿意来园区学习技术的村民,他将免费培训,将银丰村打造成为农业生物工程培训示范基地。

  “这也是我们引进这两个项目的最终目的。”刘刚表示,他希望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农民发展产业,让甘坝乡的每一户贫困户,都走上脱贫奔小康之路。

 

 

[责任编辑:毛青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