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市: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距成都市区约60公里,沿“最美乡村公”崇州市重庆路往山上走,10 余名工人在山坡上开荒拓地、除草播种,一个身材娇小的女孩在工人队伍中指挥进程,紧张忙碌中又不失条理。这里是崇州市季裕林地股份合作社的主阵地,也是崇州市85 后女孩谢娇回乡创业梦想起飞的地方。2014年7月,谢娇注册成立崇州市童桥家庭农场、季裕林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 1100 余亩,主要开展粮、油及水产种养植、销售,竹林、树林下套种凤仙花、薄荷、石斛等观赏性和药用性兼备的优良花卉,带动周边农户127户,解决就业5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7年谢娇被评为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
在成都都江堰市胥家镇圣寿村,有一个以养殖鳄鱼为特色的休闲农庄,由当地青年徐福荣在2011年回家乡创办。当地政府帮助他完善了养殖场的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养殖场用地、落实返乡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了占地30余亩,集鳄鱼养殖、产品深加工、观光休闲、餐饮销售等为一体的创业品牌。2016年8月,央视七套的《致富经》栏目对的他创业经历进行了专题报道。现在,徐福荣的农庄常年吸纳就业130多人,带动周边500余名村民致富增收。
谢娇、徐福荣是成都市近年来支持返乡创业中涌现出的典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社会问题的治本之策。2015年、2016年,成都市简阳市、邛崃市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准为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为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办发〔2016〕1号),将返乡创业政策覆盖人群扩大到全市所有农村劳动者,引导三产融合发展创业,探索返乡创业培训新模式,扶持返乡创业成效明显。
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全市共引导返乡创业2.3万人,创办企业3700个,实现产值20.5亿元,吸纳就业5.2万人。认定10个返乡创业培训基地和12个实训基地,开展返乡创业培训6000余人。
抓住特色优势产业创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成都市鼓励返乡人员充分挖掘和利用家乡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第六产业”,借力“互联网+”发展农产品销售、商贸流通等城乡各类服务业及线上乡村旅游等休闲观光农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龙泉驿区建设标准化种殖创业基地14个、6000余亩,培育种养殖示范户5000余户;蒲江县建成农民工猕猴桃产业创业园区,种植面积1.4万亩,园区创业1451户,带动就业1万余人。
探索“创业+专业技能” 培训模式。2016年,成都市投入400万元,开展返乡创业工作,探索出“创业+专业技能”的返乡创业培训模式。根据培训需求和产业优势开发教材,通过创业意识培训筛选出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者参加“创业+专业技能”,再筛选出有强烈创业愿望和部分已进入创业初期的学员,进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该培训模式针对性和实效性强,既培养创业者的市场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又培养职业技能。试点以来,已开发特色教材17种,开展返乡创业意识培训近5000人,“创业+技能”培训3000余人,试点期间帮助近百人成功创业。
搭建创业平台,以典型示范带动返乡创业。扶持农业园区设立农业众创空间,建立10家返乡创业培训基地和12家实训基地,以基地为载体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优质的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吸引返乡人员入园创业。
创建 返乡创业示范园区。成都市将创建 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写进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市人社局会同发改、经信部门,以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简阳市、邛崃市为抓手,通过“一园多点”的模式创建 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目前,简阳市依托43个乡镇农业园区,引导农民工等人员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3个返乡创业示范点,已入住企业700家;邛崃市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返乡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培育酿酒、现代农业等4个创返乡创业示范点,可带动返乡创业1700人。
邛崃市:打造四大园区,破解创业难题,推动返乡创业示范县建设。
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邛崃市,着力在思路探索、能力提升、载体建设、融资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破解返乡创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配套等突出问题,成效初显。目前全市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10508人,占全市创业人员三分之一,带动就业3.2万余人。
打造双创产业孵化园、现代农业创业示范区、农村电商创业示范区和精品文旅创业示范区。目前依托邛崃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辐射带动形成达4万亩的全市高端种业基地,其中成都红珊瑚农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被纳入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吸引培育26名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带动当地就业300余人;依托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深耕邛窑文化,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吸引返乡企业家王新宇、藏羌织绣非遗传人杨华珍等26名创新创业。
探索打造了“互联网”+返乡创业服务——“就业数字地图”微信服务平台,为返乡创业群体提供便捷式远程服务。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窗口”,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跨地区、跨部门一网办,实现137事项不见面审批。围绕 “乡村人才振兴”,建立由产业领军人、金融专家、风投专家、高校教师等20名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形成“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模式,近两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201期,培训11071人。
融资服务多渠道。设立375万元的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和风险资金池,搭建以农商银行为重点、小额担保公司为支撑的融资服务平台。以培育现代农村市场主体为支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搭建“农贷通”平台,目前共计放贷497笔,共计2.24亿元。
[责任编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