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国家标准不低于国际标准
2013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和安全性作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和部署。 关于这次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听到了这样一种议论:政府如此重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正好证明国产奶粉有问题。他说这是老百姓对国产奶制品不信任的表现,看起来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增加透明度。
那么,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和国际标准接上轨了吗?
对此,国家卫计委食品司副司长陈锐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国家标准并不低于国际标准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他介绍,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务院要求原卫生部组织修订了原有的乳品标准,目前我国现行的涉及婴幼儿奶粉的标准主要包括《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
两项国标是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和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制定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不能算完善。一项针对《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显示,该标准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但是被调查的三方均指出,对国家标准必需成分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包括乳清蛋白、某些脂肪酸、部分膳食纤维等,还缺乏有效的检验方法,直接影响到奶粉的达标鉴定,导致国家标准还缺乏一些可操作性。
这项跟踪评价工作始于2012年6月。负责该项目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韩军花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调查显示,国标与国际标准体系一致,甚至有些标准更为严格。”但她同时表示,调查中还发现执行过程中各方对标准的理解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很容易导致矛盾发生。她坦言,国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和法规的跟踪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这份调查研究能为标准的合理修订提供参考。
监管漏洞让不良企业有机可乘
说到婴幼儿奶粉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韩军花表示,被调查对象均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企业自律性差,由此导致不法生产;其次是法律不完善、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据了解,目前我国获准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的企业有120多家,门槛明显偏低。陈君石认为,“由于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企业对国家标准的执行力度。”目前,国际上奶粉企业通行的监管模式是过程监管,而我国仍过多地依靠抽样检测。陈君石直言,转变监管模式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水平的关键措施。
与国外知名乳品企业相比,我国乳品企业在内部质量管理的投入和管理水平上有较大差距。陈君石直斥这种现状并表示,这个问题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国务院提出的“鼓励支持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实为一项治本措施。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
热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