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小剧场戏剧的源流与嬗变(5)

2012-12-19 21:37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2000年在广州曾经举办过“2000小剧场戏剧展演暨学术研讨会”,演出了日本话剧人社的《一朵小小的花》,此外还有中国人自己的《安娜·克里斯蒂》、《切·格瓦拉》、《西关女人》等。2001年的金秋,第七届中国戏剧节“金芒果”杯小剧场戏剧展演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有11台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剧场戏剧轮番上演,数量之多,涵盖面之广,让我们无法否认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然而,除了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和历史题材的小剧场戏剧《霸王别姬》之外,其它的剧目如《我不离婚》和《》、《夏天的记忆》、《无常 · 女吊》、《押解》等,大体都可以用现实题材、完整故事、生存状况、两性矛盾这样的评语加诸其上。

  三、多元与纷繁

  上世纪末、新世纪初,小剧场戏剧的演出总量逐渐增多,并且打破了以先锋戏剧为主的演出模式,经典戏剧的重新演绎、流行文化的戏剧呈现、商业运作的演出机制,在小剧场之中都找到了用武之地。

  中央实验话剧院在以小剧场形式演绎经典名剧方面,可谓成绩斐然,他们演出了《死无葬身之地》(法国萨特编剧,查明哲导演,1997年10月)、《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编剧,吴晓江导演,1998年4月)、《纪念碑》(加拿大考琳·魏格纳编剧,查明哲导演,2000年4月)、《我听见了爱》(日本高桥正国编剧,吴晓江导演,2000年9月)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也在自己的小剧场里演出了《等待戈多》(法国贝克特编剧,任鸣导演,1998年冬)和全新阐释的《原野》(曹禺原著,李六乙改编并导演,2000年8月)、《足球俱乐部》(澳大利亚大卫·威廉森编剧,顾威导演,2002年3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经典的小剧场戏剧演出方面也是成绩不俗,他们在自己的小剧场中,演出了一系列名剧,如《三毛钱歌剧》(德国布莱希特编剧、陈颙导演,1998年5月)、《居里夫人》(1999年4月)、《钦差大臣》(俄国果戈理编剧,陈颙导演,2000年4月)、《女仆》(法国让·热内编剧,林荫宇导演,2000年6月)等。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师生们演出了《列兵们》(苏联杜达列夫编剧,姜命夏导演,2000年5月)。

  这些以小剧场形式演出的名剧,大都保留了经典剧作固有的艺术风貌和品格,弘扬了经典艺术的不朽魅力,也有一部分剧目对原剧进行了适合时代和国情的改动,如《玩偶之家》的人物关系被中国化,故事变成一个中国男人和他的外国妻子之间文化的差异和情感的隔膜;《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由两个女演员扮演;《女仆》更以男扮女装的方式,表现了剧中人的身份易位后人性的变异。经典剧作在小剧场的演出,有助于培养观众的鉴赏能力,对话剧艺术的普及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