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电影与文学的联姻 ——从文字到光影的嬗变

2012-12-21 18:10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近期,影院有两部电影正在火热上映,一部是李安的首部3D奇幻巨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另一部是冯小刚精心打造的《一九四二》。这两部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改编自文学小说。再加上前几个月争议颇大、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电影《白鹿原》,电影与文学改编的关系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其实自电影诞生以来,电影与文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便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法国的艾・菲兹利埃曾经说过:“文学和电影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大问题:电影能够为文学带来什么?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

  由于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其诞生也不过区区一百多年的历史,因此,“电影能够为文学带来什么”的问题则相对简单。在西方,电影影响文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电影-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出现。在1910年代的好莱坞出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事件:在银幕上放映系列影片,日报上随之以连载小说的形式发表电影故事。这就是最早的“电影-小说”体裁。那时候,就连法国著名新小说派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和玛格丽特·杜拉也都写过不少“电影-小说”。先锋派的追求与大众艺术形式的结合,很好的表明了电影即便是对于那些以超越现实和大众文化为荣的先锋派文学也产生过深远影响。时至今日,“电影-小说”已经发展成为西方文学史中一个羽翼丰满的文学类型,而且拥有自己的广泛读者。然而,在中国,由于当代电影的社会影响日渐萎缩,后电影的开发到近来才引起注意,所以,中国电影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实在乏善可陈。

  至于“文学能够为电影带来什么?”这样的问题,就要复杂的多了。相对于有着明确出生日期的年轻电影艺术而言,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历史要悠久的多了,起码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出现的。在历经了几千年甚至是上万年的文化积淀之后,文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内涵,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极强的融合性,能够吸收百家之长为己所用。文学便是其主要的吸收对象。文学不仅在内容上为电影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更为电影在艺术上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深度,确保了作品的文化底蕴。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是在经典的文学小说中改编而来,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在美国奥斯卡84年的历史中,就有22部最佳影片改编自文学小说,占全部影片比例的1/4还要多。这足以说明文学作品对于电影的重要性。同样,在中国,中国文学对中国电影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观点 女性 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