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电影与文学的联姻 ——从文字到光影的嬗变(4)

2012-12-21 18:10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对于改编这样一部具有具有独特视角、内容创新的小说并非易事。毕竟,小说和电影还是两种不同样式的艺术形式。一个注重文字语言,读者通过文字传递的信息进行想象;一个注重影像画面语言,观众借助电影语言获取直接的信息。从文字到影像,需要的是在深刻理解文学小说精髓的前提下对小说的第二次创作。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并没有照搬原著小说中的意识流结构,而是将故事改为直线叙述,使得影片的情节线索更加集中,矛盾冲突更加强烈。张艺谋对小说改编最成功之处便在于其对于影片整体构思上的大胆设想。影片中的“颠轿”、“野合”等桥段在张艺谋充满想象力的设置下迸发出极具魅力的华彩乐章。导演特别注意运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唢呐、大鼓、戏曲、民歌等,使影片极具民族风采,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与风俗做出了贡献。而对于小说中那轻描淡写的一片红高粱,张艺谋在电影中更是做了艺术上的夸张,将本来普普通通的高粱染得火红火红,在夕阳的映射下,那片迎风招展的高粱地宛如熊熊燃烧的大火。在电影中,张艺谋不仅将高粱染成红色,更是将高粱酒也变得血红血红,整部影片都以红色影调彰显着生命的激情。张艺谋犹如一位画家一样,在电影这块画布上用红色的墨水尽情挥洒,描绘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影像风格。

  张艺谋对莫言的小说进行了艺术上的夸张与创新,但是影片却并没有违背原著小说中的精髓——那种对生命的歌颂。甚至,在电影中,张艺谋通过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和构思将这种生命力的张扬发挥得更加淋漓精致。莫言的小说为张艺谋的电影提供了一个文学的高度,张艺谋的这部电影使得莫言的这部小说焕发出了第二次生命。我们很难说到底是张艺谋的电影成就了莫言的小说,还是莫言的小说成就了张艺谋的电影。

  在当今快餐文化的发展趋势下,一切行为都显得那么的急功近利。电影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却遭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电影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变得越来越大众化。而文学却越来越远离人们的视线,变得曲高和寡,成为小众艺术。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借助电影这一媒介的传播才能了解某一文学作品,文学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沦为电影的“脚注”,电影的热点反过来成为促销文学的一种手段。在中外文学史上,大量的经典文学小说被不同的导演一次次在银幕上进行重新阐释,这最终归之于文学本身艺术性的巨大成功,文学资源始终是电影永不枯竭的创作来源。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观点 女性 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