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萨博·玛格达的心理现实主义(2)

2012-12-22 13:17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鹿》的时代背景与前者相同。主人公安奇·埃斯泰尔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这个家庭尽一切力量保护昔日上层阶级生活。物质贫乏与重返上层阶级的愿望在这家人的生活和思想中互相交织,埃斯泰尔的身上也被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她需要使自己变得狡猾、聪明、有才华,以免受欺负,长大后她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女演员,但即使这样埃斯泰尔还是心怀苦楚,因为所有不计一切代价的行为和为了生存进行的斗争都是内心脆弱的写照。小说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安奇拉生长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她从不担心物质匮乏,不必像埃斯泰尔一样做一个能干、勇敢的人,也就是因为这样,安奇拉身上完整地保留了孩童的无助、无辜和与生俱来的善良。埃斯泰尔因此对安奇拉满怀嫉妒和仇恨,她因自己的贫穷、失败而报复朋友,抢走了安奇拉的小鹿玩伴,长大后又勾引她的丈夫。尽管报复很彻底,但她黑暗的内心仍得不到满足,只有自私支撑着她,这对于美好的生活来说太空虚了。

  萨博·玛格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阐述自己对女性的理解:“她们熟悉生活,训练有素。我的家庭中从来没有男人强壮、女人柔弱这样的事。从我出生起就知道,男人非常神经质、也容易紧张,只会忙忙叨叨,什么事都手忙脚乱。如果出了乱子,他们就被责任吓跑了,躲起来。他们可怜的妻子就要去摆平后事,在物质上、精神上都是。长大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严厉冷酷的、坚强勇敢的男人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但是咬紧牙关为战胜一切肉体、精神折磨挺身而出的女人却比比皆是。我们那里的女人世代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在我的作品里她们的形象都是真实再现,与我在家里时看到的一样。她们的周围笼罩着一圈母性和坚强的光环,仿佛是祖国大地。”

  对女性的信任,使萨博从女性视角出发,采用“内心独白”的手段,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小说世界,使读者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熟悉感,成功地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独白“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叙述者潜入人物的意识深处,把人物心理的大幕拉开,让读者直接看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原始形态。《鹿》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现在时慢慢展开对过去的回忆,她用普鲁斯特式的思想与事件及评论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自然地铺陈了一部类似编年史的小说;而《壁画》中的内心独白则是视角转换的范本,多名人物的内心独白(多以回忆为主)构成了小说的主体,这些内心独白并不重复,而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此外,客观的陈述与内心独白同时存在,并和谐地与不同视角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精致的平衡。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