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胡文江:开会“不念稿”并非过高要求

2012-12-05 18:37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最近,中央领导在会上要求与会者不准念稿子,要讲实在话,引起媒体关注,也引发了网上关于“转作风”的大讨论。
  提倡开会“不念稿”,有人认为这是对官僚主义开战,有人认为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似乎 “开会念稿”何等罪大恶极。殊不知历次党代会中央领导作报告都无一例外没有脱稿,到了地方上,领导者依靠秘书写的稿子作报告的状况更是俯拾皆是。所谓“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不能因为稍微有一点点进步就对昨天全盘否定。
  谈到开会“不念稿”,让我想起了一则典故,就是聂荣臻元帅迎接钱学森回国的那次致辞。由于是秘密归国双方见面都很仓促,甚至于连“欢迎稿”都没来得及准备。可在随后召开的那场简单的欢迎会上,为了表示庄重,聂帅手持“讲稿”致欢迎辞,讲得慷慨激昂,让钱学森夫妇非常感动。事后人们才发现其实那篇“讲稿”上一个字都没有,就是一张白纸。对此聂帅的答复是:我们总不能让这样的人才感觉欢迎会太随意吧!
  这份没字的“讲稿”,这次高超的讲演,让人们为聂帅的心细如发,以及胸有成竹的大将风度所折服。紧急时刻聂帅当机立断,并且出口成章,感人肺腑,根源于他肚里有货,有一肚子话要表达,有一腔对海外归国人才的热情与感动。所以,即便纸上没字,他也能够讲得掷地有声,让人心潮澎湃。可见,只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服务对象充满感情和热爱,即便没稿也有话可讲,并且能讲出精彩。比如“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上街充满激情地演说,地下党深入敌后发动群众,闻一多怒斥国民政府的无耻,就从来不会念稿子的。反之,如果工作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感,做事被动应付,必然对工作实际缺乏了解,心里既无数据,也无案例,即便是手上有稿,也能念出笑话。
  那么,为什么现实之中长期存在“开会念稿”的陋习呢?这和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建国之初,由于教育和文化落后,地方上的很多领导者大多文化程度,不怎么会讲话,为了工作需要,组织上往往会让“文书”、“秘书”代写发言稿、讲话稿,以致于这些文化不太的高领导们在念稿之难免时闹出不少笑话,这是那个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年代的真实写照。改革放开以后恢复高考,很多有学问、有知识的年轻人开始走向领导岗位,但是开会拿“讲稿”当拐杖的陋习却没有根除,一直延续到今天。因为有了稿件,开会时就有话讲,记不住的东西可以照稿念,这样就渐渐衍生出官员的惰性和新的官僚主义作风。
  在今天看来,“开会念稿”往往表明的是领导者对基层工作不了解,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和能力不足。记得小时候有个漫画叫做“半斤书记”,秘书为书记写了份讲稿只有一页纸,书记不满意让秘书重写,后来秘书长篇累牍地写了厚厚一大本,上秤一称足足有半斤,这下书记满意了,脸上都乐开了花。讽刺的就是这种“文山会海”的现象。当下,反对“开会念稿”有时候还得破除人们的思想阻力。有的单位公开选拔干部,面试环节应试者要进行演讲,结果是“照稿念”的人被认为是“老实人”得票反倒高一些,那些脱稿演讲者虽然慷慨陈词,条理清晰,但被认为“想出风头”,得票反倒少得可怜。
  有水平的人,有水平的领导,往往善于将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三言两语解决问题,“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时代要求下,力求用更少的话解决更多更大的问题考验领导者的素质和水平。在这方面, 同志作十八大报告时“只讲摘要,不读全文”就是典范。进入新时期,很多领导者其实不喜欢“开会念稿”,更多的是抛开秘书的稿件临场发挥,体现的就是当代领导者深入实际、勤政亲民的良好形象。比如湖北省委书记 就经常脱稿演讲,又一次他到十堰考察区域性中心城建设之时,就抛开事先准备好的稿件做了一次充满激情的演讲,不但肯定了十堰市好的做法,并且还为中心城建设提出了建设“三国两区一基地”等多条建设性建议。所以,开会不念稿,原本就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还算不上多高的要求。
  提倡开会“不念稿”,还要防止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脱稿千言,离题万里”。有的领导也想尝试开会不念稿,但往往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把话题扯得不着边际,发言空洞无物,完全浪费了与会者的宝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建议领导者有个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的发言提纲。
  因此,提倡开会“不念稿”,不应该紧紧反对有形的“念讲稿”,还要反对那些无形的“八股式”官僚作风,更要反对那种“唱功好、做功差”的形式主义、忽悠主义,力倡少说多做。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当注重开会成本、行政效益,注重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善于用好手中的权力,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资源为党和人民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