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宿田翁:莫让学生成为学校“媚权”的工具

2013-10-30 21:48  川北在线
   近日,“一位父亲”反映,10月28日,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要迎接领导检查,要求孩子们穿夏装表演。昨日,记者在该小学采访时果然见到这样一幕。一群穿短裙短袖的小姑娘趴在地上五分钟左右,而此时操场正中央就坐的“领导”却都穿着外套。(10月28日 中新网)

    现在,一些地方在举办文化、旅游、经贸等活动时,总是喜欢让小学生参加,用来烘托节会气氛,展示当地形象。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有的是政府有关部门硬性要求的,有的是商家给了学校一定利益而换来的,还有的是学校领导为了某种利益而主动要求的。然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是烘托气氛的“形象花瓶”。 

    在集会、庆典之类的活动中,主办方为了营造欢庆的氛围,邀请一些朝气蓬勃的学生参加的愿望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些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话,则不应该打扰学生。况且,在这些活动中,主办方往往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并不考虑学生的学业是否会受到影响,也不考虑学生身心的承受力。这不仅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会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以官为本”的事实却在不断的上演。现在,连学校的孩子也未能幸免。试想,这样一批从小就被作为“形象花瓶”,受到“以官为本”思想影响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很有可能要么就是卑躬屈膝的奴才,要么就是趾高气扬的官老爷。在我们的教育在批判“官本位”的同时,又在培养这样一批学生,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难道不让我们痛心吗?

    在教育行政化和学校衙门化的趋势之下,学校的一切工作是围绕着上级领导和当地的教育部门来进行的,而结果便是使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带有功利色彩的政治舞台。只要是领导的指示,学校会不惜停学生的课也要完成;只要是教育局的决策,即使对抗国家教育方针也要遵循。前者危害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后者则危及整个教育制度。

    学校本应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今日之学校,学生却变成了学校媚权的工具,“师德”沦为孩子失德的根源,学生也很必然地成了这种模式之下的牺牲品。几个学生挨了冻或许只是身体方面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错,却是危及一代人发展的大问题。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者,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监护者,如果不但不能尽到教育和监护的责任,反倒成为孩子人格发育的干扰者,身心健康的损害者,那丧失的就不仅是教育者的本分,更是做人的本分。(作者:宿田翁)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