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吴少商:党员干部送温暖活动,还需常态化

2014-01-29 23:18  川北在线
    1月23日,彭山县义和乡喻沟村4组村民周水元收到了一份“新年礼物”,该乡乡长杨开华不仅为其送去了被子、大衣等物品及500元慰问现金,还为其带去了党委政府的新年祝福。(四川日报  1月24日)
 
    新年来临,春节将至,各地各部门党员干部按照“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相关要去,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中,给他们送去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也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送温暖”是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的实际行动。
 
    但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送温暖进基层,是逢年过节的事,寒冬腊月,关心低保户;重阳佳节,给孤寡老人送台戏……一个时间段一件事,对号入座。如此一来,却流于形式,造成“阵风”效应。其实,在老百姓生活中,遇到困难随时随地会发生,送温暖也应当抱着“时刻准备着”的心态。不论何时,只要群众有困难,都应及时予以解决。这就要求送温暖活动成为常态化。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应该长期不懈地关注民生,体察民情,避免“节日关怀”。只有做到这点,才能真正实现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
 
    党员干部送温暖,就要少些“交差性”、“任务性”、“季节性”,不走形式,而是构建“送温暖”常态化机制,让老百姓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如将困难群众逐一登记造册,动员有关部门和人员与其建立长期的帮扶关系,经常性地走访他们,慰问他们;如建立有效渠道和对话机制,使困难群众能够顺畅地反映自己的生产、生活情况,等等。只有采取多种形式,将“送温暖”经常化、常态化,才能使困难群众在每一天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古人云:“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关心群众生活,帮助困难群众,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就要将其常态化,让党的阳光时时暖人心。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