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禁烧切莫戳痛百姓心
秸秆禁烧,本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现在却成了干群关系的新痛点,老人去世,出殡下葬还不能烧纸钱,这在中国传统中,是不能被人所接受的。(6月29日 新华网)
河南省规定:如果被环保部通报,存在秸秆燃烧火点,每一个火点,对所在县区财政扣款50万元。周口市太康县规定:第一把火烧在哪,乡党委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小小的秸秆,现在却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环保部加强环境监测的现实情境下,各种硬性考核更是给区县带来莫大的压力。
秸秆禁烧的现实困境是,群众每年收成的秸秆,找不到销路,运回家中影响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堆放又存在严重火灾隐患。面对这样的难题,基层政府找不到破解之道,只能一味地堵,破坏良好的干群关系。特别是新闻中提到的许昌县,老人出殡乡村干部和消防车一路跟着,不让烧纸,这真的就成了一个笑话,已经完全扭曲了工作本质,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秸秆禁烧工作的难点。县级财政本身有限,现在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禁烧秸秆,工作重点的倾斜,势必会给整体工作推进造成影响。
中国从农耕社会发展至今,秸秆禁烧已经是农民处理秸秆最常用和有效的方式。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又不给农民找到新的处理方式,的确难以推进。一是传统的刀耕火种在农村仍然有一定市场。对于农民来说,烧掉秸秆无疑是最省事、最便捷的处理方式。秸秆焚烧后,可以给土壤带来一定养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倘若回收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还田,不但费时费力费财,还有可能误了农时。二是因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农村目前普遍使用新能源,这让秸秆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无论是盘算“经济账本”,还是思考“生存理性”,都促使一些农民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偷偷焚烧。
疏堵结合,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秸秆禁烧现在面临的难题就是,政府一味地堵,寻找不到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秸秆出路,只会引发矛盾,特别是一些地方极品的工作方式。政府有考核目标,实属无奈,但是也要站在群众立场,积极探索有效处理方式,不为干群关系添堵。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就秸秆还田的综合性长远影响加强研究,早日研发出加速秸秆腐烂、防治病虫害的办法,打造与之相配的整套农业种植方案和农业机械。同时可以考虑,将秸秆还田机械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提高补贴额度。
政策自上而下执行,不能搞变通、打折扣,只能更加严格,这是必然。秸秆禁烧禁止的是焚烧秸秆,但已经触碰到干群关系痛点就值得反思,秸秆出路仅仅依靠乡镇寻找不到出路,还需集合多方面力量。实地调研,加紧科研。(郭梅梅)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