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应早摆脱对钢煤的依赖
根据规划,我国拟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初步测算,这将影响钢铁行业50万职工和煤炭行业130万职工的工作岗位。再算上水泥、玻璃、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去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不小。(7月4日《央广网》)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到了一定时间就是从量到质的变化,变则通,通则达,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理以及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总结。新中国成立了大几十年,短短改革开放30多年,如何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一两百年才能走完的路?世界在质疑中国,中国在用成绩回击世界,但是有一点不可磨灭的事实是,新中国确实在科技上有短板,而且因为这个原因让新中国无法再很多方面取得瓶颈的突破。因此改变发展方式显得迫在眉睫,而改变现有的道路去开辟一条新的路径就意味着要牺牲很多,首先是人员上,原有的老员工如果不能适应新的道路,那么将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一大笔下岗保证金;其次是在文化上的冲击,一批以资源兴城的地方如何破除旧观念,如何引入新理念对其进行帮促,显得尤为重要,弄得好事半功倍,弄不好事倍功半。因此,每一次改革都任重而道远。
前进总是需要动力,而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总是会遇到很高的槛,迈过去了便大好江山,迈不过去变万念俱灰。简单举个例子,关于新中国的发展,在邓小平同志退居二线之后,新中国的发展就受到了思想上的严重素服,以 同志为主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没了想法,好在伟大的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指引江山。关于这个例子,最为简单的就是:改革,一定要去尝试,不要在思想上有包袱,只要是正确的路,就大胆的的去走。因此对于我国拟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这一大刀阔斧的整顿从长远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长痛不如短痛,这既是对祖国的发展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谋福。
我们都知道铁路货运一直以来都依赖大型物资运输,并靠此来盈利,而煤钢铁便是重中之重;而此次政策上这三类能源便是改革的首要,面对这样的计划,铁路应如何应对?首先,铁路不应该只是一只“井底之蛙”,近年来铁路进行的中欧货运班列,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举措,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一个地方没有优势的时候,及时将眼观投向别处;其次,在全球都在像第三产业转变的时候,铁路应该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如今国民经济情况普遍好转,铁路应该将重点转移到客运上来,面对多年来铁路票价未涨,而国民经济水平提高情况下,不久前出台的高铁票价铁路有自主权,本人觉得其实是一个非常利于铁路发展的手段,尽管刚开始人们不愿意接受,但是只要不是太离谱,相信大家还是会接受的。(张晓伟)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