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互相理解才是表情使用的应有之义

2020-01-06 23:47  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文/付小玉
 
  近日,一则#最令人反感的emoji表情#冲上了微博热搜,这引发了网友热烈地讨论。在评论区中,微笑、再见等表情成为了网友最反感的emoji表情。微笑、再见等网络表情其实是网络社交发展的产物,与“呵呵”“嗯”“哦”等语气词的发展特点相似,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感情语义。但随着人们的频繁使用,微笑、再见等一些网络中常用的表情却遭到质疑。
  去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26.5%的受访者经常使用“呵呵”“嗯”“哦”等词语或微笑、再见等表情。55.6%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社交礼仪可以让人更轻松地表达情感,51.2%的受访者则认为这样会导致人们在网上聊天时小心翼翼,生怕被误解。
 
  人们如此重视表情的使用方式,但也应太过重视而变得小心翼翼,不敢随心的借用表情表达情绪。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大众交往的规则,但笔者认为,对于他人的表情使用习惯应多些包容,互相理解才是交往的应有之义。
 
  微笑等表情最初只是代表单一含义,即心情愉悦,但现在却随着传播过程有了更多的语义,甚至与最初的意思截然不同,有的人认为它代表着“不满”与“鄙视”。除此之外,为了追求表情使用的规则“统一”,不少人都在潜意识里拒绝向好友发送微笑表情,同样,他们也拒绝接收好友发来的微笑表情。
 
  过于追求网络表情使用的统一化表面上看是能够得到广泛理解的,实际上却是对人际关系中真情实感表达的忽视。表情和语气词的使用本来是双方聊天时自然使用的,是用来给聊天增添一些调味剂的,且每个人想表达的意思也各不相同,不同的环境更是有不同的使用义,并不一定要按自己的思想来理解它的意思,只根据单方面的理解而为表情或者语气词赋予个人感情色彩,未免让聊天气氛变得过于紧张。
 
  网络社交本身缺乏实景体验,交流双方难以通过表情、举止等判断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因而极易产生误判和误解。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词,本身都是一种能够表达情感的语言符号,其最重要的就是能在交流中发挥纽带的作用。在仅能靠意思理解接收信息的情况下,对网络社交礼仪更需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诚然,表情代表的意思在语言发展中得到了丰富,反过来语言发展也需要表情使用者不断提高适应性,而不是仅依靠单方面理解而忽略了真正的语境。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在网络社交越来越活跃的今天,表情的使用也应是尽可能随心的,每个人对同一个表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不妨多一些理解与包容。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