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揭秘港珠澳大桥深海隧道工程(图)

2013-01-28 21:24  川北在线综合

  

  桂山岛沉管预制厂,工人在沉管上工作。陈坤荣 摄

  

  沉管起浮至深坞区。陈坤荣 摄

  2013年1月18日,桂山岛一个工厂内,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高出海平面10多米的深浅坞中蓄了30米深的海水,储水量相当于450多个标准游泳池。足有航母大小的两个“沉管”,浮在水面。

  这两个沉管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一部分。港珠澳大桥全长5 6 6 4米的海底隧道,建好后是双向六车道的公路隧道,将由33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在沉管的中间,将来的通风、照明设施以及管线等都已经预先安装好。等待海上天气适合作业的时侯出海、沉底、对接。

  珠江口的伶仃洋上,蔚蓝的海面颇为平静,每天数千艘轮船从这里穿梭往返,在这世界最为繁忙的航道上,这个跨越世纪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在紧张地施工中。大桥的深海隧道对接,是整个工程最难的部分,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难的海底隧道工程,被称之与神九与天空一号太空对接比肩的“深海之吻”。整个“深海之吻”对接在环境复杂的海底进行,受多种环境介质影响,共需对接33次,耗时3年,“堪称马拉松赛跑”。

  在沉管隧道开始三年“马拉松对接”前夕,南都记者数次探访东西人工岛、沉管预制厂、对接海域等关键施工地点,多次采访岛隧工程的各方负责人, 为大家揭开大桥隧道“深海之吻”的神秘面纱。

  陆上建好“隧道”水下“拼装”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将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33节的沉管隧道,采用的是工厂化标准预制的生产方式,全部在距施工海域7海里外的珠海桂山岛上完成,然后从海上浮运到施工现场,再沉入海底对接。

  2013年1月22日,大桥岛隧工程中的西人工岛上,岛隧结合部的基坑正式蓄水,也已经浮在预制厂的深坞中,只要符合施工天气条件的日子一到,沉管就将出海展开海底对接。

  沉管预制由工厂化标准生产,使用钢筋相当于埃菲尔铁塔。沉管分为八段浇筑,为防止开裂,要千方百计“消暑降温”和“保湿护肤”。在预制厂里,为了让身躯如此庞大的沉管顺利完成浇筑,每节180米长的沉管又分成8个管节,每个管节长22.5米。每个管节的接口处都采用凹凸槽的设计,一个管节凸出的地方,将与另外一个管节凹下的地方咬合,保证管节拉合后不脱落。在每个管节之间,都采用止水带,以防止海水渗漏。

  8个22.5米长的管节预制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做出海的准备工作了,它们将按顺序依次排列成一个沉管,连接好后推到浅坞,就像船只造好之后进入船坞。在这75000吨重的沉管下面,是预先安装好的256个液压千斤顶,其中192个千斤顶每个的设计承重是500吨,实际可以承重900吨,它们的责任是将这个庞然大物托起地面,另外64个千斤顶,负责将沉管往前推,项目部的工作人员管这个过程为“顶推”。

  沉管进入浅坞之后,将在这里安装压载水系统,沉管的内部会分割成6个水箱,6个水箱之间留有空隙,并以水管相连接,沉管在海上的时侯,就要靠往水箱里灌水和排水来控制沉管的浮和沉。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