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惠民项目牵线百姓生财有道

2014-07-09 14:19 广安日报 A+ A-

惠民项目牵线百姓生财有道

一串串诱人的葡萄吸引游客前来采摘。

  “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带动下,我从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种粮农民变成了每月领5000元工资的产业工人。”7月6日,42岁的华蓥市禄市镇农民周可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这是人们对土地的美好期盼;连续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广安这片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农业循环经济试点

  昔日“猪粪臭”今日“瓜果香”

  走进广安区龙安乡革新村永达养殖场,只见场内沼气池密布,场外瓜果满枝,业主张新奎正在饲喂生猪。“以前没有沼气池,污水横流,到处是猪粪臭,附近群众意见大。现在通过实施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污物全部进入沼气池,经处理后由管网灌溉系统流到菜地里。”张新奎告诉记者,现在养猪场周围不但没有了臭味,海椒、西红柿、龙安柚等作物还实现了无公害种植。

  据了解,该养殖场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总投资264.7万元,其中业主自筹资金84.7万元,新建了600立方米地埋式常温发酵沼气池,150立方米碳钢焊接湿式贮气柜1座,固液分离设备1套;沼气净化设备1套;田间沼液储存池600立方米及其配套管网设施,集中供气40户。

  同样,邻水县缪氏现代农业科技公司葡萄园大棚基地也得益于循环农业项目。“要不是实施循环农业项目,我不可能建得起繆氏庄园,更没有底气建3000亩有机葡萄园。”据业主繆敏介绍,该基地通过财政投资400万元,自筹249万元,建成果园沼液输送灌溉系统1套、80立方米沼气池8口、200立方米沼液存贮池4口、沼液过滤池两口、60立方米湿式储气柜两个、果园废弃物收集处理池50口、发展农户沼气节能燃气100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抗干旱能力达到38天以上,比建设前提高20天以上。

  据了解,去年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在广安区、前锋区、邻水、武胜、岳池、华蓥实施,我市同步带动业主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参与项目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

  由“贫瘠脆弱”变“筋骨强壮”

  7月6日,记者走进岳池县九龙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区,只见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昔日的中低产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以前我们这里杂草丛生,撂荒地多,收成少。”村民刘全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好项目啊,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种上了优质稻,产量高了,收入也多了,真可谓保了“粮袋子”、鼓了“钱袋子”。

  广安区悦来镇、大安镇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记者看到,成片的水稻整齐划一、青翠欲滴。“我们共投资2377.5万元在大安镇实施了0.68万亩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在悦来镇实施了1.1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目前已经全面完工,让两万余名群众受益。”广安区财政局负责人说。

  据市农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财政投入7366.8万元、各地自筹526.2万元,让5.88万亩土地得到治理。

  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

  从“无米下锅”到“财源广进”

  “要不是有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做后盾,我们2000吨浓香菜籽油加工改扩建项目成功实施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岳池顺福来油脂公司负责人感触地说。

  据了解,该企业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但苦于没有技改资金,曾一度经营困难。所幸去年该企业获得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金112万元,才让企业起死回生。

  在华蓥市东云生态公司种养基地,记者看见成片的梨树与养兔场构成一道风景线。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全靠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扶持,才让企业有了从亏损到现在年获利300多万元的转变。

  据了解,去年我市有9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财政投入资金476万元,撬动社会投入1305万元。获得财政补助项目的企业全部由“无米下锅”变为“财源广进”。

 

 

 

[责任编辑:张易川]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