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农村建设后,基础设施建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致富梦想也实现了。” 8月11日下午,武胜县白坪——飞龙新农村示范区浩宇家庭农场主邵华云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今年48岁的邵华云是白坪乡高洞村农民,2004年从事生猪养殖,起初规模并不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他看准商机承包了60亩果园和5亩鱼塘,建起了生态养猪场,如今已形成规模化养殖,年出栏优质肉猪2000头以上。
近年来,武胜县按照“四区配套、四态合一、四化推进、六大转变”的理念,把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在抓好新农村建设同时,引导当地群众大力发展产业,帮助群众圆了致富梦。
农民变业主,“金土地”上忙创业
张丽华是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有名的养殖大户致富能手。1995年,她和丈夫从外地打工回到村里发展生猪养殖,自从新农村建设以来,基础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给张丽华的养殖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迄今为止,勤劳朴实的张丽华已经拥有三个养猪场,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和张丽华一样,依托新农村建设发展起来的致富能手还有很多。
今年50岁的杨德田是土生土长的高洞村村民。以前一家人主要靠种庄稼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虽然很辛苦,但挣钱却不多。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他在村里承包了20多亩地种植甜橙、梨子、葡萄等水果,建起了四季果园。如今,他不再是一名传统的农民,而是村里响当当的果园业主,每年收入可以近30万元,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建设要求,近年来,武胜县不断加快新农村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产条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努力帮助群众发展甜橙、蔬菜、蚕桑、花木等致富产业和餐饮、住宿、超市、农家乐、乡村客栈等旅游服务业,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2013年,高洞村等农民新村实现人均收入1.3万余元。
农民变工人,家门口前领工资
“我都六七十岁的人了,没想到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能领一千多元工资。”8月11日,记者在武胜县宏远蔬菜专业合作社采访时,看到今年67岁的刁明翠正在熟练地给合作社的菜地浇水。
刁明翠是飞龙镇梅托村村民,以前仅靠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1年她家土地流转给入驻业主宏远蔬菜专业合作社后,她便当上了农业工人,如今打工看家两不误,每年除了土地流转收益外,还有1万多元的工资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