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勇敢村见闻

2014-11-10 18:00 广安日报 A+ A-


    不是浮光掠影的走走过场、不是到此一游的给钱给物了事,侯晓春这些来自市、区的“亲戚”们既送思路又送项目,用爱民的情感、创新的思路、质朴的作风、扎实的举措,开启了上下牵手奔向全面小康的征程。

    梨子喂猪成历史

    “公路修到家门口,出门坐车不用走;交通便捷民心乐,农民高兴精神抖……”诗歌《公路修到家门口》,道出了村民们内心的喜悦,也反映了村民们对公路的急切期盼。

    过去,勇敢村只有一条通往乡上的公路,好多组都不通公路。“路没修好,买进卖出,全靠肩挑背磨。”村主任程文元表达了村民心里的痛楚:“以前我们走的是烂泥路,龙安柚、梨子长得再好都不值钱,不少水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大家心里痛呀!”

    提起公路,今年67岁的种植大户杨太金最有感触:他兄弟俩合伙种植了40多亩梨子,10多年了,今年有公路后才挣了4万元钱,第一次有了丰收的喜悦。他说,以前每年产1万多公斤梨子,没公路根本运不出去。即使两家人肩挑背磨起早摸黑也搬不出去一半,剩下的都喂猪了。多年来愁容满面的杨太金此时满面春风,平日里不善言辞的他,今天面对记者侃侃而谈,连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侯书记!”

    “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已成为现实,通往大纭山的旅游公路、产业环线等公路通到了每个组,现在出门不沾泥,村里的农副产品、土特产也跟着俏了起来,我们奔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马国香笑呵呵地说,村民们腰包一天天鼓起来了,开始大兴土木。

    能住上不漏雨、宽敞明亮的房子,早已是村民杨胜发的梦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72岁的杨胜发一有空就喜欢到新村建设工地走一走,他要亲眼见证自己盼望已久的新房变成现实的点点滴滴。“这光景跟以前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杨胜发与村里其他人一样,看到即将建成的新村,总是情不自禁地“忆苦思甜”。他说,自己一家10口人一直蜗居在60年代修建的3间土房子内,大雨大漏、小雨小漏。想建新房的愿望由来已久,但没公路,建筑材料拉不进来。
[责任编辑:晓蕊]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