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谭何以如此?“因为我的新房子就在那里。”谭光敏告诉记者,他今年78岁,是会龙村的困难户,家里的住房是一栋摇摇欲坠的土墙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修一栋自家的楼房,成了谭光敏多年来的心愿。
“今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把我们这些困难户纳入了建房户,自己出资修主体,政府还要补贴外墙的装修费。”谭光敏拿出自己的积蓄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现在,新村已经完成了平场工作,马上就要进行放线了,谭光敏一家就等住进新房享受新生活了。
“全靠省、市信用联社的帮助,让我还能住上砖瓦房。”今年68岁的方代陆是一名独居老人,常年生病导致他不能干重活,家里经济状况一直不好,几十年来,他只能住在一栋破旧的土墙房中。由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省、市信用联社出资为方代陆修建了一栋砖瓦房。
“自己没出钱,还住上了新房,全靠党的好政策哟。”方代陆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新家,两室一厅的布局十分合理,每个房间都有良好的采光。“今后,我还准备弄一个小圈舍,养一点鸡、鸭,挣点钱再添置一些家具。”说到将来,方代陆满是憧憬。
产业搞起来 日子有盼头
在会龙村的450亩柠檬产业基地内,工人们正在为树下套种的儿菜施肥,正是由于柠檬基地的打造,让会龙村的部分村民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
辛本维就是其中一位。辛本维是会龙村的困难户,土地整理之后,他家的3亩地按照每亩550斤谷子的价格承包给了业主,每年租金大约有3000元左右。现在,辛本维每天还在基地内打工,30元一天的工钱让他十分知足。
引进产业并不是会龙村领导班子的最终目的。“依托‘111环线’,我们村将巩固发展柠檬产业,还将成片发展桃子、李子、藤椒产业。”会龙村“第一书记”胡栋铭告诉记者,依托这些产业园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才是最终目的。
“会龙村位于‘111’环线,区位优势明显,年内,我们将启动围绕产业基地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围绕农民新村发展农家旅社和农家乐,围绕山平塘、廖家河打造休闲垂钓游乐园,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旅结合,一、三产业互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胡栋铭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与多家业主开展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