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有两则消息让人痛心疾首。一个发生在北京,120急救车一路鸣笛,竟无人让出一条“绿色通道”,急救车上的重伤员因耽误了救治时间而死亡;另一件事发生在河北省献县,医院停电近5个小时,新生男婴在保温箱里身亡。
两个生命,他们本可以继续好好地生活,然而如此离世,社会应该反省什么?
回放最近的一起事件:12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田村北路一名年过五旬的骑车人不幸被轧成重伤。17时58分,北京120急救中心医生王雨竹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王雨竹和同事立刻拿着抢救设备,扑上前去,对伤者展开了心肺复苏抢救。她们将伤者抬上了救护车,决定赶往最近的武警总医院。
从现场到武警总医院,最近的路线全程不过3公里。但急救车走得却不顺利。当时正值周五晚高峰,路上水泄不通。前后逾40分钟,响着警报的急救车走走停停,找不到出口。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可以将“堵车”作为社会良心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汗颜。
看到前方的车辆对警笛无动于衷,急救车改走自行车道,刚走不过5米,就被违章停放的机动车挡住去路。急救车欲重新回到机动车道,然而后方多辆社会车辆不肯避让。无奈的急救车选择逆行,争取抢先通过前方路口。然而,一变绿灯,对面的社会车辆便快速驶来,堵住了救护车的去路。
重伤员的生命在无人让路的情况下一点点流逝。
其实,特种车辆面临“无路可走”这种状况,并非北京这一例。在不少城市,急救车、消防车经常被堵在路上,以致救援时间迟误。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
热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