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扛起摄影机,迎上去(2)

2012-12-18 11:08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小川非常积极地参加了当时的斗争。1960年6月15日,安保斗争白热化之时(如果6月19号当时的岸信介内阁还未倒台,条约就会自然生效。所以连日来全国每天都大约有六百万人上街抗议,要求内阁辞职),小川和他的同伴与当时拥护内阁的右派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同伴被毒打以致重伤。这次经历是小川第一次直面真正的“斗争”。可以说,参加安保斗争改变了整整一代日本年轻人的人生,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想到了要把自己喜爱的电影和“斗争”结合起来。可惜当时白石洋子并不认识小川,她无法向我们详细诉说早年小川的心路。我们只能通过他自己的记录来推测:“看到学生们在坚持斗争,我就想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我自己是搞电影的,因此总想把自己做的事和拍电影结合起来。”这句话是小川1967年在解释为什么要拍《压制的森林》的时候说的。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

  (小川前后拍了6 部记录农民生活斗争的影片)

  1961年“安保斗争”告一段落之后,日本的学生运动暂时走入了低潮。小川也在这年秋天进入“体制”——成为大电影公司岩波电影制作所的签约副导演。从1961年到1964年,他在岩波制作所拍摄了大量的广告片,虽然锻炼了电影技巧,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只拍摄广告片”,白石洋子说。经历过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的年轻人,确实难以循规蹈矩地安于体制的束缚。1964年,小川单方面终止了和岩波制作所的合同,开始了独立制片之路。

  与此同时,日本的学生运动在1965年掀起了第二波高潮——所谓的“大学斗争”。这次的斗争是由庆应义塾大学在1965年1月反对大学学费上涨开始的,一直发展到了全校罢课。次年1月,战前就是学生运动主战场的早稻田大学也发生了反对学费上涨的罢课,学生们还设置路障阻止入学考试的进行。短短两年时间,几乎所有的日本大学再次陷入了“斗争”的洪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川拍摄了他的反应学生运动的两部作品:《青年之海》和《压制的森林》。

  《青年之海》反映的是函授生的斗争,《压制的森林》反映的则是高崎经济大学学生的反抗。当时领导学生运动的组织“全学联”在日本各个大学都设有分部,尤以各大名校(如早稻田大学)的斗争最为激烈。但是小川并没有选择名校的学生作为拍摄的对象,而是选取了相对边缘的函授生和“二流大学”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小川这样解释:“作为一种直觉,我认为在高经大这种完全遭到二流大学对待的地方,那里堆积起来的权力构造一定会暴露得更加明显……相当随便办起来的学校,(镇压)往往表现得更加露骨。”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