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博物馆也要"走出去"

2012-08-01 08:39  四川在线

  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积淀仓库,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精神财富,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珍藏,记录着历史与社会发展,担负让市民了解过去、启发思考的重要使命。本市各种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总数已达到120座,超过60%免费开放,彰显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有价值的文化服务,使博物馆能常办常新、体现持久的、崭新的活力,长久的吸引学生和市民大众,是摆在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运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座好的博物馆,必定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场所。克服博物馆冷热不均的现状,向市民打开知识的大门,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服务功能,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让展品“活”起来、“动”起来,让历史“走出去”,把文化“请进来”,才能发挥博物馆的最大效益。

  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人群,需要博物馆专心致志的提高展示质量、推陈出新,营造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和文化传播活动,围绕“更突出公益、更全面开放、更讲究科学”的方向,不断提升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创新创意运用现代传播手段,拓展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功能,增强自身的活力创新力,满足市民参观博物馆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断创新博物馆展示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市民喜闻乐见的现代传播方法,新颖、别致、互动的方式,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增强博物馆的运行开放活力,彰显博物馆的全新活力,需要全力“走出去”,用活用足、拓展延伸博物馆的自身资源,设计方法,寻找机会,千方百计走进市民身边,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体现。比如本市的张充仁纪念馆,和地方社区、学校挂钩,每年制作宣传版面和各种雕塑宣传品,走进学校和社区展示雕塑大师张充仁的艺术人品和创作成果,弘扬艺术家的人格精神,介绍雕塑艺术的内涵,扩大纪念馆的主体传播功能;闵行博物馆运用馆藏的500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资源,和各个区县和长三角博物馆进行交流展览,也非常好的拓展了区县专题博物馆的功能。

  现在上海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主题博物馆、特色纪念馆、人文纪念馆,除了展示本地区历史文物资源,还包含丰富多彩的艺术人文资源,如青浦博物馆有上海崧泽文化、福泉山文化最丰富的资源,讲述古代上海从马家浜、良渚文化到春秋两汉悠远多彩的历史;嘉定区博物馆收藏的科举文物,是海内外 的科举专题博物馆,展示我国科举制度1300年的历史变迁;竹刻艺术也是嘉定区博物馆的珍藏瑰宝;市郊古镇还有许多人文博物馆、纪念馆,如朱家角古镇的吴冠中艺术馆,枫泾古镇的程十发纪念馆,丁聪博物馆,召稼楼古镇的叶宗行纪念馆,罗店镇的龙船展示馆。因此不局限于一个地区和行业的范围,发挥好地区博物馆的辐射功能,拓展各种博物馆的传播力,运用馆际交流形式展示各个博物馆的艺术资源,扩大博物馆的传播效应,都是吸引市民“爱上博物馆”的方法。上海有那么多的博物馆,有比课本生动得多的教材,除了承担收藏和展览外,也要开发讲解小册子、视听材料,或在网上进行免费下载,供学生参考消化,通过孩子查阅资料,去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意义,深入学习和了解,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

  博物馆要“走出去”,还必须全力彰显沪上各类博物馆资源的作为。上海历来有我国艺术品收藏“半壁江山”之誉,近年来民办博物馆建造蓬勃发展,他们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重要力量,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遗产收藏者、传承者、保护者,让民间博物馆成为公众共享的社会财富,确立“小众共有,大众共享”的办馆理念,通过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形式,提高民办博物馆的积极性,成为丰富充实市民文化生活的有效内容和形式;还要发挥上海众多的行业、高校博物馆资源的作用,实行更多博物馆的资源共享、免费开放、全天候服务、最大化利用,这些都是放大延伸博物馆文博资源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

  正确认识上海博物馆发展面临的形势,主动适应上海转型发展的时代需要,就要敢于担当、拓展思路,打破原先行业规范和运行规定,更大范围“走出去”拓展活力影响力,交流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市民更多运用博物馆,享受博物馆文化,使博物馆事业在申城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宠物 观点 科技 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