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到东北、从内蒙古到深圳,近两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层出不穷,学生家长怒发冲冠…集中爆发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已成为一个全国性事件,而其产生的根源之复杂、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危害之大超乎想象。(6月13日 工人日报)
本来应该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场地,却成为损害孩子健康的“暗器”,怎能不让家长们情绪失控?人人都会有孩子,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无论是从信任还是从责任的角度,学校都应该对孩子的安全负责。而上中小学的孩子,辨识危险的意识不高,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这些年轻的生命,如果学校内部的基础设施标准不过关、安全不到位,必然加大彼此的信任危机。“毒跑道”发飙在我国虽已不是偶然现象,但这么一个恶性事件猫腻颇多,且不说受害一方,找出谁是获利者,便能从根源上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
有分析认为‘如果跑到有刺鼻味道,那就肯定是有机化合物的乱添加,之所以一路“绿灯”查不出来,其背后是劣质产品盛行、低价中标、违规施工、标准缺失、验收不严,相关环节的监管形同虚设。’虽然学校和家长谁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中毒,但对于校园毒气的蔓延却束手无策,产品生产者有错后面还有经营者,经营者有错还有监管者,难道每个环节都利益纠葛?这些人的良知何在、责任何在。一个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校园操场项目,如果铲掉了谁来负责?或者说今天铲除了,谁又能保证下一次不会有新的“毒素”出来呢?不挤掉这个脓包,只会扩大创伤面。
从各地发生的学生中毒情况来看,产生“毒气”的根源无非是:施工方降低成本、生产者偷工减料、监管者坐视不管,而公众需要明白的是究竟什么力量在为他们的行为壮胆?利益的背后是否存在权力寻租和官商勾结呢?破解校园隐痛还得有“刮骨疗毒”之力。唤醒各自良知,严惩责任人及裙带关系才能消灭毒源。首先,要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者在采购中要做到对原材料生产企业资质、产品质量和认证证书等进行核实,堵塞源头漏洞;其次,建设部门要勤政作为,对跑道施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加强监督,从严执法 预防;再次,教育部门要强化防范意识,对于体育设施要按照要求使用,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只有强化责任、落实监管、积极作为、多管齐下才是消除校园隐痛的关键所在。(文/超然)
[责任编辑:毛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