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榆靖高速:绿色走廊这十年(图)

2012-12-30 13:09  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沙漠,无疑是人类生存的天敌之一。我国又是世界上沙漠最多的国家之一。广袤千里的沙漠,呈弧形绵亘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土地上,面积有71万多平方公里。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土地荒漠化速度为每年增加1560平方公里;70至80年代,每年增加2100平方公里;目前已扩展为每年增加2460平方公里,且有6000万亩农田处于荒漠化威胁之中。若将其与沙漠、戈壁合并计算,已达到153.3万平方公里,几近国土面积的16%。在茫茫的沙漠之中修建高速公路,不仅是祖辈不曾有过的设想,这在世界上也并不多见。

  1999年12月,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该线东起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孙家湾,西至靖边县新农村乡石家湾,主线全长115.9公里, 榆林、横山、靖边三条连接线长18.2公里,项目建设里程全长134.2公里,总投资18.17亿元。路线主要沿长城布设,大部分路段穿越毛乌素沙漠。于2003年8月正式建成通车。

  榆靖高速公路西连以靖边为中心的陕甘宁油气田,东接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东胜煤田和以神木锦界为中心的陕北煤电基地。对于陕西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启动项目,实现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战略,完善陕西乃至全国公路网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建设之初,交通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及省交通厅、公路局、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就明确指出:既要将榆靖高速公路建成一条穿越大漠的黑色通道,又要将榆靖高速公路建成一条穿越大漠的绿色长廊。

  建设中国沙漠第一路,公路绿化和防风固沙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由此可见,在建设一条黑色的通衢大道的同时,建设一条穿越茫茫沙漠的绿色长廊,就成为榆靖高速公路建设者的一个心愿。

  灵感在沙漠中艰难延伸

  实际环境的残酷,给设计人员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沙漠地区筑路材料奇缺,施工没有现成的规范标准,沙子缺乏黏合性;沙区气候变化大,长期干旱少雨,冬季长,每年有效施工期不足半年;而解决风蚀和沙埋公路的问题,比任何建设难题都令人头痛。

  为了榆靖高速公路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管理处长期聘请两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治沙绿化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首先在整体绿化方案的确定上下了大功夫。在绿化工程开始前和实施过程中,先后邀请省、市绿化和防沙治沙专家举行了十几次研讨论证会,最终确定了“远绿近美、远高近低、远疏近密”的绿化原则和“四带一体”的生物防风固沙模式,形成沙漠高速公路绿化美化和防风固沙融为一体的综合绿化体系。其次在绿化工程的实施和管理上,他们通过五个方面的结合来体现这条沙漠高速公路的绿化特色:一是实施时间采取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相结合、同步进行。二是绿化植物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并以乡土树种为主。据初步统计,全线绿化植物有80多种,其中以园柏、侧柏为主的常绿树不到10种,其余均采用沙蒿、沙柳、沙打旺、紫穗槐、柠条、花棒、踏郎等沙生植物为主的乡土树种,既体现沙漠公路绿化特色,又便于养护管理,节省投资。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观点 女性 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