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挺起“邻水制造”脊梁——邻水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3)

2016-05-05 08:41 广安日报 A+ A-

  编前:

  席卷广安大地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已成为我市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市把“双创”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强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新技术与新产业前瞻布局,把高端装备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政策利好之下,邻水突出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加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如今,邻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邻水也跃升成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和主战场。近日,本报采访组前往邻水,深入挖掘邻水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敬请关注。

  不久前,邻水县鼎屏镇居民黄爱一买了一台新能源汽车,周末常开出去兜风。黄爱一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是新能源汽车轻巧便捷、低碳环保,另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是,这是“邻水制造”。

  2015年8月28日,邻水造第一辆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至今已生产超过2000台。2015年12月8日,我市发布《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办法(试行)》,为低速电动汽车上牌、上路正式“放行”。

  这是邻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里程碑事件。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战略,邻水瞄准高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和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数据显示,邻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达22户,2015年产值达66.35亿元,超过机电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甘做“配角”

  机电产业挺起邻水工业脊梁

  高端装备制造,是邻水机电产业的升级版。

  10年前,邻水经开区正式开工建设。园区设立后,把机电产业园作为一个专门的园区优先启动建设。正是这个决定,奠定了邻水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那是邻水工业的第一次转型升级。”邻水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照华,熟知邻水工业发展历史。

  上世纪90年代以前,邻水工业已在达县地区小有名气,其中一个特点是门类齐全,涵盖食品、化工、造纸、建材等各色产业,而最响叮当的,当属煤、火电、水泥。

  90年代中后期,邻水各类企业破产倒闭。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100个产煤大县之一的邻水,煤一业独大,年产能达400万吨。

  2000年伊始,尽管煤炭业的寒冬尚未来临,对煤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仍引发了彼时邻水县决策层的忧虑。

  未雨绸缪,2005年,邻水经开区紧锣密鼓筹建,2006年1月正式动工。

  “园区设立初期来者不拒,只要有企业愿意来,就脸上有光。”陈照华说,首批入驻的企业门类繁杂,麻纺、制药、模具、制鞋……五花八门的背后,是产业定位不明晰的尴尬。

  “农业大县能不能办好工业?怎样办好工业?”邻水县党委政府一班人开展了专题大讨论,并多次前往浙江、上海、重庆等地“取经”。

  邻水决策层意识到,被誉为“川东门户”的邻水,是四川距离重庆主城区最近的一个县,地缘、交通、资源优势明显。

  背靠大树好乘凉,“配角”经济第一次鼓动邻水人的耳膜,陈照华说,“只有这样,这样才能融入重庆,寻求发展。”

  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产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邻水大作“重庆文章”,把目光放在汽摩配件之上,强力推进机电产业发展。2008年后,邻水集中引进汽摩企业。

  机会始终属于有准备的人。随着重庆主城区“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发展思路确定,一大批机电制造企业需要外迁。邻水,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绝佳机会。

  第一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利爵入驻邻水,让邻水机电产业进入公众视野:2012年3月签约,当年4月28日,第一台邻水造摩托车成功下线。

[责任编辑:毛青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