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位于邻水县经开区的四川嘉逸皇冠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公司总经理袁志美正在查看摩托车的生产和出厂情况,再过几十个小时,这些摩托车将会奔驰在缅甸的大街小巷。
而远在柬埔寨的公司董事长袁志友正在着手打理建厂的事,他准备把摩托车零部件发往柬埔寨,由柬埔寨的工厂进行组装,然后销售到东南亚。
袁志友原本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在摩托车厂修理发动机,最后却在邻水打造了一个摩托车王国,目前,中国销售至缅甸1/3的摩托车由他们公司生产。那么,袁志友是如何从一个修理工变身为身家数亿的摩托车王国的掌舵者的呢?
同事刁难 三个月变身 技工
1982年,袁志友出生在重庆秀山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贫穷。16岁初中毕业后,他来到重庆一家餐馆当勤杂工,由于身体差,时常流鼻血,不到一个月,他就主动离开了。年少的他,既没体力又没技术,别人都不愿意请他做事。
一直找不到工作的袁志友心情颇为沮丧,是继续找工作,还是放弃?他有些迷惘。
“弟弟,要不我送你去学一门技术吧。”哥哥袁志美的话点醒了袁志友。在袁志美的资助下,袁志友去了一个摩托车装配短期培训班学习,3个月后出师的袁志友开始在重庆菜园坝摩配市场私人门市帮人装车卖。
后来,袁志友在报纸上看到一家摩托车厂招聘发动机维修工的广告后,就去面试,面试的题目是50分钟内完成发动机拆装,拆气缸盖、取气缸垫、固定螺钉……当他把最后一颗螺丝装上发动机,一看时间,用时47分钟。
16岁的袁志友顺利成为该摩托车厂的员工。但因为年龄小又不善言辞,他在当修理工时吃了不少苦。当时是计件工资,不论问题大小,每修一个2.5元。其他修理工都把最难修理的让给他,结果他每天只能修几个。第一个月,他只领到了320元的工资,挣的钱还养活不了自己。“那时他每天回到寝室都会大哭一场,说坚持不下去了。”袁志美回忆。正是因为同事的刁难,袁志友经常修理最难修理的发动机,再加上他刻苦地钻研技术,寻找更快更好的维修方法,训练自己的拆装技巧……3个月后,他便成为全厂技能最好、速度最快的员工,再难的发动机难题他都能解决,月工资也涨到五六千元。
销售被骗 开拓缅甸市场第二大品牌
由于他技术好,又勤奋,半年之后,袁志友被公司提拔为管理人员。后来公司转型做汽摩产业,又让他从事摩托车检验、销售等工作,负责国际贸易。
“在负责国际贸易时,他接触了很多 人员,这为他自己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袁志美说,袁志友熟悉了整个摩托车国际贸易的流程,并了解了国际市场。
2003年,袁志友跳槽到另一家公司,负责东南亚的销售业务。
“袁志友的第一次任务是开拓泰国市场,结果一去就消失了三个月。”袁志美回忆,当时家人都快急疯了。
“拿不到订单就不回来。”后来,袁志美听弟弟回来讲述才知道。由于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他在泰国吃了很多苦头。在销售时,时常要找懂汉语的当地人帮忙沟通,他也自学泰语,走到哪里就住哪里,时常住当地的寺庙。
正是由于袁志友具有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两年后,他就能与当地人熟练交流,泰国的市场也逐渐打开了。
2006年,24岁的袁志友开始开拓缅甸市场,却被一位缅甸的经销商骗了。该经销商与袁志友合作有一段时间了,当时定下300万元的订单,付了30%的定金后,袁志友信任他就把摩托车发给了他,结果经销商却迟迟不交尾款。
袁志友只好跑到缅甸,通过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最终封存了经销商的仓库,但遗留下近千辆摩托车。
“货物已经出国,不能再回国,这批货物该怎么处理?”袁志友说,他只好硬着头皮,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钱开商铺,自己销售摩托车。
“有点钱就还给公司,自己连生活费都成问题。”袁志友说,通过这次经历,他发现缅甸摩托车市场很有潜力,正是这一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经销公司。
“当时有商铺10多个,仓库几万平方米。”袁志美说,袁志友代理了重庆几个品牌,其中一个品牌成为缅甸市场的第二大品牌,销售非常火爆,每天都有近百万的销售额。
大胆创业 成就产值数亿的摩托车王国
与其卖别人生产的摩托车,还不如卖自己生产的摩托车。2010年,袁志友毅然在重庆空港工业园区成立自己的摩托车厂。2012年,在朋友的引荐下,袁志友把摩托车厂整体搬迁至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