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为了“第二故乡”的亲人——记广安市援藏干部人才熊明轩(2)

2016-05-17 11:24 广安日报 A+ A-

  作为“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中的一员,2014年8月,38岁的熊明轩从邻水县疾控中心来到阿坝马尔康,挂职担任马尔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在挂职期间,熊明轩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援藏决不能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让这两年成为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时光如梭,两年的援藏期限即将结束,再一次翻开两年前刚到马尔康时写在日记本上的“誓言”,熊明轩倍感欣慰,也对眼前的一切愈发留恋。

  走村串户,帮农牧民群众摆脱看病难题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一句广泛流传在藏区的民谣,曾经是不少农牧民患病后的真实写照。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给藏区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为全面宣传新农合政策,熊明轩无论骄阳酷日、寒风暴雨,不间断地行走在马尔康的14个乡镇,为农牧民群众带去好消息。

  熊明轩回忆说,去年7月,他和新农合工作人员一道前往偏远的日部乡开展新农合政策宣传工作,因山高路远,当车行驶到康山乡的雅尔珠村路段时,车子突然爆胎。在那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一边是身临刚下过雨的山体滑坡地段,一边是无从下手的换胎困难。

  “当时,想到饱受病痛折磨的那些农牧民群众,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全力克服,一定要把党的好政策送到农牧民群众身边。”熊明轩咬牙坚持,顶着烈日和同事们尝试着更换备用胎,由于不是专业人员,摸索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换好。熊明轩带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继续赶往日部乡,又全身心投入到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当中。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全市参合农牧民达23518人,参合率为97.61%。辖区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71.97%。”谈起来之不易的成绩,熊明轩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还逐步完善村卫生室建设工作,按照“一村一室”设置原则,对村级医疗诊所重新规范设置和整顿,全县新建的13个村卫生室,基本上达到了诊断室、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五室分开的标准,保障了村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除此之外,2015年,在阿坝州率先推行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熊明轩积极推行门诊统筹模式,基本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结对认亲,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自来到马尔康后,熊明轩就把藏区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藏族同胞当作自己的至爱亲人,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群众工作中去。他积极参与“结对认亲”工作,倾听群众心声,访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牧民家中。

  阳春三月是农牧民群众播种的重要时节,但马尔康的春天,依然是寒气逼人。熊明轩了解到因生产基础较差、天气寒冷等因素影响春耕生产后,积极帮助农牧民排忧解难。

  3月18日,是饶巴村俄玛特家下种玉米的日子,一大早熊明轩就赶到“亲戚”俄玛特家,与他们一道去地里种玉米,开沟、浇水、施肥、覆膜、栽植,忙得不亦乐乎。

  “由于海拔高、日照强、饮水少等原因,暴晒后我晕厥昏倒在地里,俄玛特一家紧急将我移至树荫下,经过短暂的休息补水,我才逐渐醒来。”谈及此事,熊明轩不好意思地说道。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在帮助完俄玛特一家春耕播种后,熊明轩又马不停蹄地前往白湾乡蹲守。他天天下村,了解村民春耕困难,还积极联系市农畜水局,为20余户贫困农牧民提供地膜、种子等生产急需物资,与白湾乡农牧民一道下种玉米等农作物20天。

  “卡卓,卡卓!”每到一户田间地头,熊明轩听到最多的是感谢的话语,“只有‘真情’对待群众,只有用‘真心’去干实事,老百姓才会亲近你、信任你、关心你,才能建立起一份纯洁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熊明轩告诉记者,去年端午节,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亲戚”泽斯基的盛情邀请下,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感受到一份别样的温暖。

[责任编辑:毛青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