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巴中基层干部驻村蹲点结对子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2-08-27 12:19  未知

  “因为没钱,三角村的入村公路修到中途就停了下来,还是龚主任帮忙协调项目资金,为我们在夏收前把路打通。”日前,正在修路现场指挥的通江县兴隆乡党委书记张耀华感慨地对记者说。

  作为驻村蹲点干部,巴中市农业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龚雪萍驻村伊始,就盘算着给乡亲们把入村公路打通,今年3月,为该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余元。

  在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龚雪萍只是参与到巴中市开展的“千名干部蹲点驻村”和“万名干部挂包帮”活动中的一员。整个活动中,该市2000多名干部进驻村和社区蹲点,13000余名干部与群众结对子,他们走村入户,听民声、化民怨、问民计、解民困,拉近了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关系。

干部群众接触“零距离”

  “不是他们帮我协调土地和资金,我养泥鳅的梦想这一辈子恐怕都实现不了。”8月6日,在平昌县委办10余名机关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开的一场“坝坝会”上,灵山乡村民周兴谈到帮扶时,充满了感激。
 

  周兴过去在江苏给别人养龙虾,学到了技术。2011年,他决定返乡发展,但投资需要60万元,而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向亲朋借的钱,还差20万元。在干部蹲点驻村活动中,平昌县委机关干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为他找当地信用社接洽,并为他担保,终于让他实现了梦想。
 

  而巴中市委宣传部干部苏军驻村后,已为南江县侯家乡拦马村争取村道公路和“小农水”建设资金100余万元,发展养殖大户10户,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蹲点驻村,不仅知悉了群众的冷暖疾苦,更重要的是融洽了干群关系,有力有效促进了当地发展。”苏军说。
 

  “机关干部下到基层,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实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开展,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巴中市委组织部长谭红杰说。
 

    结对帮扶群众万余户
 

  “真多亏了乡上的朱书记,把我家的事当成了他自家的事来办,解决了我家的大问题!”近日,王良兴奋地告诉记者。
 

  王良家住在通江县三合乡补巴石村,去年因病花去10余万元,让本来家境较差的他雪上加霜。结对党员、三合乡党委副书记朱俊德了解情况后,多次到县城给他办理低保、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等手续,并与多家企业联系,终于帮他在一家超市找到了工作,月收入1200元,解除了王良的“心病”。
 

  目前,巴中对像王良这样的贫困户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据统计,全市各级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3255户,为帮扶村协调落实项目3886个,协调到位资金325277万元,为帮扶村及贫困户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935.1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537件,协助化解农村矛盾纠纷2195件。
 

信访量同比下降21%
 

  “我上访了一年的事情,领导下访时热情地帮我解决了。”日前,巴中市平昌县喜神乡村民谷伟明说。
 

  谷伟明因自留山的一棵大树,与邻居家发生了纠纷。为讨个说法,他近几年四处上访。谷伟明算过一笔账,这些年用于上访的花销,已能够买好几棵树了。
 

  为解决像谷伟明这样的信访难题,在干部蹲点驻村和“挂包帮”活动中,巴中信访系统开始推行“三个转变”:由被动受访向主动接访转变、领导批案向领导包案转变、事后解决向事前预防转变,并对老、难案件实施跟踪督查限时办理制。
 

  “只有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巴中市委群众工作局干部谢茂松说,目前巴中信访总量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今年前二季度全市有效化解疑、老、难案件257件,受理群众信访比去年同期下降21%,其中来信同比下降37%,来访批次和人次分别同比下降28%和39%。(原载《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时尚 宠物 观点 科技 IT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