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广安市岳池产业发展:让农民日子越过越好

2015-11-02 14:15 广安日报 A+ A-

    连锁效应:多点“开花”的产业之路

    走进张口楼村,在黑化的产业大道两旁,一个接一个的葡萄园出现在记者眼前,虽然现在已过了葡萄采摘时节,但依托葡萄园打造的农家乐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2009年,张口楼村的村民王一均在该村租地300多亩,打造了该村第一个葡萄园。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年产出的葡萄让他捞到了“一大桶金”,而这也带动了张口楼村特色葡萄产业集聚发展。随后,姊妹、玲珑、紫晶等六家葡萄专业合作社也相继落户张口楼村。

    发展的不仅是特色葡萄产业。血橙基地、柠檬基地、珍稀苗木基地、紫山药基地……沿着石垭镇的“111”环线一路走下去,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映入眼帘。

    “我们土地流转给业主后,每年可以收租金,在基地里面打工,每个月还有工资,比种地划算得多。”张口楼村村民石真学对记者说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今年62岁的石真学是张口楼村紫晶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工人,他告诉记者,他们按照天数结算工资,一天50元,一个月干下来,至少有1000多元的收入。在合作社干了快三年了的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说:“产业的发展,除了让我增收,也解决了出行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了。”

    共同致富:巧借“东风”的发展思路

    产业发展起来后,老百姓增收只靠土地流转租金和在基地打工的收入吗?“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带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跟着业主走上致富路。”石垭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石垭镇王家沟村的村民李秉林就巧借业主租地种菜的“东风”鼓了腰包。

    2011年,岳池县科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业主李中军在王家沟村租地700余亩,搞起了蔬菜产业基地,在招聘的大量工人中,李秉林是其中一个。“当时增收主要是靠每天打工挣的40元,一个月下来有1000元左右。”李秉林告诉记者,“后来看到业主把菜拉出去卖,我就想自己也可以把家里没承包出去的地也拿来种菜,就和业主种一样的,总没得错。”说干就干,2012年,李秉林将自家剩余的近6亩地重新开垦,种上了蔬菜。每个月,他将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合作社,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自家的菜地,等到蔬菜成熟后,由李中军牵线,李秉林家的蔬菜与合作社的蔬菜一同卖给客户。“这样算下来,我一年卖菜加打工,收入增加了40000多元,真的很不错。”李秉林满足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晓蕊]
分享到:
资讯 区域 市州 读报 互联网 交通 观点